舞台上,演员要穿着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进行轮滑表演,所以重量需要控制到非常轻。
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制作团队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先后尝试了人造纸藤、天然白藤、竹篾条、铝合金丝、碳纤维条、PVC仿真藤条等多种材料,反复对比,进行了上百次测试,才最终确定了用铝合金棺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配合上LED灯的制作工艺。
屏幕上要的效果是雪花洁白、冰花透明,这对LED显示屏技术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难度。
按照导演团队的要求,单屏幕尺寸达到1.5米的跨度,两块屏长3米,如果中间没有支柱,很难稳定。此外,LED屏越长,颜色的一致性越不好,到后面的灯颜色就不一样了。
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展示是在韩国当地时间晚上9点15分进行,当时现场的气温已降到零下3度左右。为了做好演员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创团队采用了石墨烯智能发热服饰,来确保演员在穿着较薄的演出服时不会被冻伤,还可以保证动作舒展。
石墨烯是一种超级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了超薄透明的石墨烯电热薄膜技术,用于智能装备制造,并在国外申请了专利保护。
演员的服装要求轻薄,能让他们灵活地做动作,同时,无论是排练场地还是平昌闭幕式现场,天气都很寒冷,石墨烯服饰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发热效果。
低温的天气条件下,需要御寒的除了演员,还有现场所有的演出设备。为了让演出主体“冰屏”和移动机器人在平昌能够顺利运行,主创团队特意对设备进行了扛寒、扛风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不断优化设备性能,保证其在低温、大风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
凝聚科技力量 彰显文化自信
漫漫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发酵出的灿烂文化,依然能从八分钟里看到,但比重却远远不如中国新面貌的展示。那些红灯笼、茉莉花、京剧……被高铁、共享单车、网购等新的影像所替代,更多凝聚着国家科研和企业能力的科技元素,给人带来更大的震撼。
敢于在八分钟抛弃宣传五千年传统和文化的思路,向世界展示一个全新的中国,进行新文化和新科技的输出,这也使得“北京八分钟”承载了更多意义——中国,不但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在新时代,还有属于自己的新名片。
我国目前正处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飞速发展的阶段,以人工智能领域为重点发展方向的中关村同航智能装备技术创新联盟,凭借国家政策利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北京、南昌、苏州、武穴等多个地区,开展智能装备制造、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等领域的研讨活动及相关技能赛事,获得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业内企业、厂商及专家学者们的一致赞扬。联盟将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携手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CCTV-7农业节目)、电子科技大学荷福研究院、南京模拟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北京华大智宝电子系统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事业单位,共同为智能装备、智能制造产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