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迅速崛起,逐步渗透各行各业,在为社会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挑战着人类脑力极限。两者之间的“对战”层出不穷,但可惜大多以人类惨败收场。
近日,在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里,上演了这样一场竞赛,比赛双方将操控无人机完成一次跨越障碍物的计时赛。与众不同的是,参赛选手一方是资深的专业无人机竞赛选手——谷歌高级产品设计工程师Ken Loo,一方是NASA JPL研发的AI。
这是一场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脑力和体力的巅峰对决,你赌谁赢?
赛场的障碍物设置及飞行路线
项目的任务经理,喷气推进实验室工作人员 Rob Reid 说:“这场比赛其实是用AI算法对抗人类大脑算法,但人类在操控飞行时更多是靠感觉,而不是算法。可以看到人工智能让无人机在航线上顺利稳速飞行,而人类操控手则倾向于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积极加速,所以人类操控的无人机飞行线路十分不稳定。”
从比赛视频可以看出,Loo 操作下的无人机在速度上略占优势,而且能够执行“空中螺旋”这样的复杂动作。随着比赛时间推移,他开始觉得精神疲惫,导致无人机飞行速度和技巧性下降。这些问题是人工智能操控无人机时绝不会遇到的。AI操控无人机飞行更为谨慎,路线始终如一,稳定的保持在算法设定中。
Loo 说,“这是我飞行过的障碍最密集的赛道。作为一名操控手,和AI相比我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疲劳。在高速飞行避障过程中产生视觉神经和脑力的疲劳,会让无人机操控大受影响,即使我已经提前练习了很多次”。
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机可以提前在电脑上规划好飞行路线
AI和人类飞行员在比赛开始时有着相似的圈速,但飞行几十圈后,人类明显先学会了这门课程,在飞行中变得更有创造力,操控也更加灵活。换句话说,人类的比赛数据显示人为操控无人机虽具创造力,但容易让飞行路线显得混乱,而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机在比赛全程则表现出了精确性和一致性。
世界级无人机操控手飞行速度快,而AI操控的无人机飞行稳定。比赛呈现的数据结果显示,人工智能操控的无人机实际上比人类做得更好。尤其是它们可以很容易地从较高速度降低到稳定速度,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比人类要快的多。日后一旦改进操控算法,AI操控的无人机就有机会在速度上超过人类操控的无人机。
展望未来,NASA希望比赛中的摄像头定位和测绘技术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仓库里检查库存,在灾难现场执行搜索和救援任务,甚至帮助机器人在太空站导航。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机大战”能加快AI技术的进步,更多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